太极拳

太极拳有多种流派,主要有陈式、杨式、武式、吴式、孙式等。各派太极拳间虽在动作套路风格等方面各有所异, 但它们之间仍保持着基本相同的技术要求和运动特点。

其运动特点是:心静体松、呼吸自然、轻灵沉着、圆活连贯、上下相随、虚实分明、柔中寓刚、以意导动。主要方法有:堋、捋、挤、按、采、冽、肘、靠、分、云、推、搂等手法。栽、搬、拦、撇、打登拳法,蹬、分、拍、摆莲等腿法。太极拳在长期的演变中形成许多的流派,其中流派较广或特点较显著的有以

下五式:

《陈式》

分老架与新架两种。老架原有七种拳套,历不断传习和提炼,终于形成了近代所传的陈式大极拳笫一、二路拳套。新架套路也有两种。一种其动作顺序与老架同,架式与转圈较老架小,去掉了原有的某些难度动作;另一种动作小巧紧凑,练会后逐渐加圈,也称赵堡架。陈式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是:显刚稳柔,刚柔相济,动作螺旋、缠线,手法多变,忽隐忽现,快慢相间;呼吸讲究“丹田内转” ;架式宽大低沉,并有发劲、跳跃和震脚动作。

《杨式》

河北永年人杨露禅(1800-1973) ,幼时在河南溫县陈家沟陈姓家做童,从师于陈长兴,壮年返故里,回来到北京传习拳艺。经其孙杨澄甫(1883-1936) 的不断修改,逐定型为大架子,成为目前流行最广的杨式太极拳。其特点是:舒展简洁,动作和顺,速度均匀,绵绵不断,整个架式结构严谨,中正圆满,轻灵沉着,浑厚庄重,能自然地表现出气派大、形象美的独特风格。

《吴式》

满族人,全佑,清末河北大兴人,初拜杨露禅学太极拳大架子,后又拜杨露禅次子杨班侯学小架子,以善柔化而著名。其子吴鉴权(1870-1942) 在继承父传杨式小架太极拳的基础上不断修改,使拳式连绵不断,不纵不跳,适应性较广泛.后人就称之吴式小架子,即目前流传的吴式太极拳。其特点是:以柔化著称。动作轻松自然,连绵不断,拳式小巧灵活,拳架由开展而紧凑,紧凑中自居舒展,不显拘谨。

《武式》

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(1812-1880),初从师杨露禅,学陈式老架太极拳,得其大概,为求得深造,后又跟陈青萍学陈式新架,经多年演练,自成一家。其特点是姿势紧凑,动作舒展,步法严格,虚实分明,胸部、腹部在进退旋转中始终保持中心,出手不过足尖,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。

《孙式》

清末河北定县人孙禄堂,精通形意、八卦,民国初期向郝维祯学太极拳,博采各家之长,融会贯通,独创孙式太极拳。其特点是:进退相随,动作舒展圆活,敏捷自然,转变方向时多以开合相接,故又称 “开合活步太极拳”。